Sony LinkBuds 開放式真無線耳機評測,以獨一無二的環狀單體帶來前所未聞的通透聽感 #WF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linkbuds wf-l900拆解 Sony LinkBuds 開放式真無線耳機評測,以獨一無二的環狀單體帶來前所未聞的通透聽感 #WF

Sony LinkBuds 開放式真無線耳機評測,以獨一無二的環狀單體帶來前所未聞的通透聽感 #WF

2023-07-17 16: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Sony 音訊產品在今年上半年接連推出令人矚目的新品,包括睽違 5 年改版的新一代 Signature Walkman 頂級音樂播放機 NW-WM1ZM2 ,還有有著獨特外型與技術的全開放式真無線耳機 LinkBuds / WF-L900 ,這款產品可說入耳式結構與耳塞式結構耳機有史以來的獨創性產品,以 Sony 開發的環狀單體設計搭配聲學結構,實現真正的全開放聽感,此次也在發表後取得 Sony 提供的測試品進行體驗與評測。

Sony LinkBuds WF-L900 將於 2 月 24 日至 3 月 6 日在台接受預購,並於 3 月 22 日正式上市,建議售價為 5,190 元,在預購期間購買並於 3 月 20 日前完成註冊,加贈「必勝客九吋鬆厚比薩可樂即享券」。

▲還記得 Xperia Ear Duo 嗎?雖然設計截然不同但概念有許多相似之處

若以產品概念, LinkBuds 可視為 Sony Xperia Ear Duo 開放式耳機的演進產品,但兩者除了在概念著重開放通透、能融合真實世界與耳機聲音以外,無論是造型、技術都沒有共通之處,不過從產品呈現的型態,確實可感受到 Sony 為了呈現虛、實融合的 LinkBuds ,從技術根本下足了功夫,尤其獨特的環狀單體與聲學腔體更是前所未有的新結構。

照片中提到了VY2953、SONY,包含了特寫、頭戴式耳機、產品設計、產品、音響器材

▲獨特的虛實雙圓設計

從 Sony 的產品定位,去年所推出的 WF-1000XM4 真無線耳機著重的是隨時隨地皆可沉浸在美妙的音樂世界,著重將外界干擾盡可能減少,並把音質與聆聽體驗視為重點;然而 LinkBuds 的定位卻截然不同,名稱當中的 Link 象徵虛擬世界與現實的結合,使配戴者能保持與現實世界的連接,並藉獨特的設計創造與以往耳機不同的體驗,如在發表會即宣布與寶可夢 Go 開發公司 Niantic 合作,將藉 LinkBuds 打造全新的擴增實境遊戲體驗。

照片中提到了SONY、LinkBuds、SONY,包含了音響器材、電子配件、電子產品、產品設計、音響器材

▲包裝採用無塑材質,已可回收與永續材料製成

照片中提到了LinkBuds、3、START,包含了電子產品、電子配件、電子產品、產品設計、設計

▲盒裝當中包括固定充電盒皆為紙材

照片中提到了htps:/dsony.ebp、XS S L XL、3.,跟拼圖有關,包含了電子產品、電子產品、電子零件、產品設計、設計

▲複雜而有趣的紙盒收納設計,將空間應用發揮到淋漓盡致

從 LinkBuds 的外盒可感受到它亦是一款著重環境永續的產品,雖未使用 WF-1000XM4 獨特的混合纖維材質硬盒,但也強調以硬紙盒為主體的包裝完全使用非塑的環境永續或可回收材質,而且不僅在包裝, LinkBuds 的充電盒與主體的樹脂材質亦為再生材料,表面也呈現再生塑料顆粒獨特的斑點。

照片中提到了SONY,包含了了索尼、產品設計、設計、產品、了索尼

▲ LinkBuds 的充電盒,上面並非灰塵而是回收技術產生的不規則斑點

照片中包含了電子產品、電子配件、電子產品、產品設計、設計

▲畢竟 LinkBuds 是採用振動感測而非觸控,需使用後方的輔助鍵進行重設

照片中包含了遊戲控制器、電子配件、電子產品、音響器材、遊戲控制器

▲充電盒的耳機槽有用於固定的卡榫,須將耳機與卡榫扣住才會進行充電

LinkBuds 的收納盒相當小巧,採用偏向戒指盒的方形設計,採用 USB Type-C 進行充電,過不像 WF-1000XM4 的充電盒支援無線充電,後方有一顆用於重置的按鍵,上蓋須按壓正面按鈕才可打開,裡面即可看到一對 LinkBuds ,同時充電盒還有一組能避免耳機盒搖晃導致未正確充電的卡扣,收回 LinkBuds 也記得把耳機壓下確保卡扣固定。

▲共有五種不同大小的耳翼供選擇

照片中提到了8:53、Vの、70%,包含了屏幕截圖、三星流、三星Gear S3、產品設計、三星

▲軟體介面裡的說明友介紹正確的佩戴方式

不同於當時 Xperia Ear Duo 受限技術有著相當大的體積與後繞耳設計, LinkBuds 以一虛、一實兩個圓圈組成,僅有 4.1 公克的重量也是 Sony 目前最輕盈的一款真無線耳機,就是務求能夠長時間且自然的佩戴; LinkBuds 獨特的外型乍看之下不知該如何配戴,只要如配戴一般真無線耳機一樣,將像是甜甜圈的開孔環狀一側如耳塞一樣置入耳孔,再把後方實心圓圈放入耳廓,同時自 5 個尺寸選擇合適的矽膠耳翼頂住耳廓,就能穩定把耳機戴上。

照片中提到了3:47、Vの 095%、LinkBuds,包含了像素體驗加設置、摩托羅拉 moto g9 plus、安卓系統、郵箱、谷歌

▲廣域點按是透過感測器的全新操作方式

照片中提到了8:54、70%、廣域點按,包含了圖、設計、產品設計、產品、線

▲說明中提及廣域點按的有效範圍

照片中提到了廣域點、圍、SONY,包含了耳、頭戴式耳機、聽力、前額、音響器材

▲廣域點按的使用範圍大概位於耳朵前方至臉頰之間

外型圓滾滾的 LinkBuds 除了可以敲擊實心圓體以外, LinkBuds 還可使用獨特的廣域點按作為人機介面,藉由 LinkBuds 的感測器,使用者藉由拍擊臉頰與耳朵交界處即可如使用觸控板一樣進行操作,雖然初次使用會不太能掌握敲擊的位置,不過大概常是一兩次後就會慢慢抓到訣竅。

照片中包含了索尼 WF-1000XM4、索尼 WF-1000XM4、索尼WF-1000XM3、了索尼、索尼公司

▲官方爆炸圖可看到獨特的環狀單體封裝

在技術部分, LinkBuds 採用獨特的 12mm 環狀動圈單體,不過 LinkBuds 嚴格來說並非首款在入耳式耳機使用不具球頂的動圈單體的產品,韓系品牌曾推出過的圈鐵同軸單體技術,即是使用不具球頂的動圈單體作為低頻單體,但 LinkBuds 的環狀單體則是作為全音域單體使用,故也是業界首款使用如此獨特的單體技術的產品。

▲獨特的單體與聲學設計造就 LinkBuds 獨一無二的聽感

光有單體還不夠,環狀單體還需搭配特殊的聲學腔體設計,可看到 LinkBuds 如同甜甜圈一側的開孔環狀部分的反面配有大量的細孔,這些細孔即是做為使聲音正確聚焦在耳孔內的關鍵,中央的開孔則是使外界的聲音能夠傳遞到耳內,這在目前的耳機產品是前所未見的設計,亦可說是 Sony 為了實現概念持續投入新技術開發的成果。

照片中提到了型號:WF-L900、開放式動態、|20 Hz至20,000 Hz (44.1 kHz 取樣),包含了文獻、動詞、法語、翻譯、西班牙語

▲ LinkBuds 規格

此外, LinkBuds 也搭載與 WF-1000XM4 同級的 V1 整合晶片,不過使用的方式與 WF-1000XM4 不盡相同,追求輕巧化設計的 LinkBuds 為了減輕重量採用較小的電池,為了提供合宜的續航力,僅具備 AAC 與 SBC 編碼,並未支援 LDAC 編碼;此外 LinkBuds 畢竟是主打融合虛實的全開放設計,故也未使用 V1 引以為豪的主動降噪功能。

照片中提到了SONY,包含了特寫、音響器材、產品設計、首飾、產品

▲ LinkBuds 搭載與 WF-1000XM4 相同的 V1 晶片

雖然從不支援 LDAC 與主動降噪來看, LinkBuds 搭配 V1 晶片似乎有些殺雞焉用牛刀,不過 LinkBuds 除了活用 V1 晶片穩定的藍牙連接、 DSEE 音質強化技術與音訊處理性能以外,也將 V1 的高性能音訊處理使用在通話上, LinkBuds 強調透過 5 億個樣本進行 AI 訓練,能夠在吵雜的環境終將使用者的聲音正確且清晰地與噪音分離,務求雙方都能清晰地進行通話。

除了基於 AI 的通話降噪功能以外, V1 晶片的另一項優點是可具備較常規藍牙晶片更優異的通訊演算法,有助於在複雜的環境維持良好的連線品質,這尤其對尺寸較小、空間有線的 LinkBuds 格外重要。不過畢竟 LinkBuds 體積較 WF-1000XM4 小巧,故在關閉 DSEE 並以 AAC 連線下約提供 5.5 小時續航力,不過僅需充電 10 分鐘即提供 90 分鐘的音樂播放能力。

此外, LinkBuds 還內建有陀螺儀,未來也預計提供一些附加應用,不過當前還須等待 Sony 與合作廠商陸續釋出,其中包括 Sony 的 Sound AR 應用程式 Locaton ,預計將結合頭部追蹤功能提供與現實生活的 AR 體驗;還有由微軟合作的 3D 音訊地圖應用程式 Microsoft Soundscape ,同樣活用陀螺儀提供基於聲音的導航方式,不過不確定這些應用是否都會在全球上架。

由於搭載與 WF-1000XM4 相同的 V1 晶片, LinkBuds 的配對體驗也同樣方便,支援微軟 Windows 10 、 Windows 11 與 Google Android 的快速配對功能,只要處在配對模式下並鄰近這些設備,即可跳出配對配對提示,按照指示即可快速完成與手機的連接。

▲功能設定同樣由 Headphone Connect 進行管理

照片中提到了3:46、V 1 94%、LinkBuds,包含了屏幕截圖、索尼 WH-XB910N EXTRA BASS 降噪無線頭戴式耳機、了索尼、主動噪音控制、耳套

▲支援 360 RA

至於手機端的設定介面則是透過 Headphone Connect ,不過畢竟產品還未正式上市,筆者所使用的是 Android 平台的開發版本,可能與正式版本的功能會有些許不同,且 Sony 自 WF-1000XM3 後就積極透過韌體更新提升功能,未來 LinkBuds 也勢必會添加更多應用。

照片中提到了3:52、V M 0 97%、編輯,包含了屏幕截圖、產品設計、商標、字形、產品

▲控制為雙擊與三次連點

目前的操作介面與 WF-1000XM4 相近,只差在沒有降噪項目,同樣提供 360 Reality Audio 最佳化、等化器以及 Speak-To-Chat 的自動偵測通話並暫停音樂播放功能,點按功能亦可客製化對應功能,但對比其他使用物理按鍵與觸控板的機型則少了單擊的指令,左右耳分別提供雙擊與三擊兩種指令,另外,目前的 Quick Access 只能對應 Spotify 的歌單播放,並未開放選擇其它音樂服務。

▲ LinkBuds 的配戴感相當輕盈

LinkBuds 的配戴雖仍由於框體多少會產生配戴感,但以入耳式耳機而言是相當舒適的,不光只是由於單邊僅有 4.1 克的重量,中央開孔且不將耳孔塞住的設計,又可保持耳朵的通風,也不必擔心如傳統入耳式耳機長時間使用產生的音壓與悶熱感。另外,如果矽膠耳翼尺寸合適、配戴位置正確,小跑步也不用擔心 LinkBuds 脫落。

畢竟採用全開放架構, LinkBuds 的聽感與封閉式並搭配發泡材質耳塞的 WF-1000XM4 有相當明顯的不同,第一印象倒是令人回想起入耳式耳機還未盛行前的平頭塞,不過比起高階平頭塞低頻還要更少許多,基本聲底明亮且著重中偏高頻,低頻則以偏中低音域的呈現為主,無法像 WF-1000XM4 提供更深沉的低頻,不過解析表現仍有相當的水準,仍稱得上細緻、自然。

不過 LinkBuds 的獨特之處並不僅止於通透的聲音表現,而是在於與環境聲的自然融合,相較 Xperia Ear Duo 的導管指向傳導技術相要將耳機調整到合適的角度, LinkBuds 藉由環狀單體與聲學開孔,將聲音自然的傳遞到耳孔內,但又由於中央的開孔使外界聲音可自然混入,最終的結果就是類似於骨傳導耳機的背景音樂感,但不僅保有傳統動圈音色更精準、細緻的特質,也不會有骨傳導在低頻較多時產生顯著的振動。

▲獨特的開放聽感能使耳機聲音自然與外界聲融合,不過相對其它 Sony 真無線耳機低頻就相當少

在市內使用,耳機傳來的音樂相當自然的與其它聲音融合,不用擔心聽不到電熱壺水滾、烤箱跳起的聲音,像是遊玩不支援語音派對功能的遊戲時,筆者就可使用喇叭播放遊戲音樂、並透過手機搭配 LinkBuds 使用語音聊天軟體,通話收音亦不會被喇叭影響;在戶外情境除了過大的噪音以外,多半能清楚聽到耳機內的音樂,只不過若耳機聲音超過一定程度,若有需要與他人互動不免會影響聆聽對方說話的細節,但比起一般半開放式耳機能更清楚同時聽到外界聲與耳機內的聲音。

筆者除了在安靜的環境、街道上試用,也試著搭配騎士帽套戴進 3/4 安全帽中作為聆聽導航使用,搭配帽套是由於筆者使用的安全帽包覆性較高,為了避免脫下安全帽時耳機意外彈出的額外保護;作為機車導航耳機使用的印象令筆者相當驚艷,因為傳統的入耳式耳機除了體積較為突出不易搭配安全帽佩戴外,由於封閉性質也會造成無法清楚聽到外界聲,但半開放設計真無線耳機又更不易搭配安全帽使用, LinkBuds 不僅搭配帽套後能順利搭配安全帽使用,同時半開放設計猶如未配戴安全帽一樣能保持對外界聲音的敏銳,更重要的是在錶速約 60 公里行進,導航的語音指示依舊清晰明確,這也是一般真無線耳機難以做到的。

▲ LinkBuds 的通話收音相當出色,且由於開放聽感也能正確確認當下通話的說話音量

語音通話也是筆者認為 LinkBuds 相當出色的一項特色,不光只是由於 V1 晶片與麥克風帶來的出色收音品質,另一點則是由於開放設計的通透感,相對一般耳塞式耳機通話時難以確認真實的說話音量,或是只能透過麥克風收音的側音方式接收不自然的環境聲,使用 LinkBuds 通話猶如沒有配戴耳機一樣的自然,自己可清楚聽見自己說話的音量。

尤其像筆者比較在意公眾場所通話時是否影響他人, LinkBuds 就可避免以過大音量通話而引人側目,但如果一開始就恥力全開不在乎他人眼光那就沒甚麼差了。另外, Sony 官方拍攝的短片中,亦有跨團體線上會議的情境,由兩位身處同一會議室的參與者再透過線上會議軟體與網路另一方進行線上會議,處在同一會議室的參與者可藉由更自然的融合聽感互動,不會像傳統耳機即便同處相同空間仍有隔閡感。

另外,彈性音量控制與 Speak-to-Chat 兩項功能是否使用就見仁見智; LinkBuds 的彈性音量控制是偵測環境音並主動調節音量,雖然立意良好,但筆者認為在較安靜的環境不是那麼適合使用,像是筆者從公寓式的家中準備出門時,使用鑰匙鎖門的聲音就會觸發機制,瞬間出現較大的音量;而 Speak-to-Chat 功能則可能由於咳嗽或打噴嚏聲等觸發機制,筆者本身鼻子較為過敏,起床不久就常遇到因為打噴嚏觸發。

撇開主觀的特性,若要說 LinkBuds 稍稍可惜的地方就是續航力筆者開啟音質優先與 DSEE 約略可使用 4 個多小時,雖然不算太差,不過比起 WF-1000XM4 開啟降噪仍可達 8 小時還是相對遜色,不過畢竟 LinkBuds 本身追求輕巧與盡可能降低配戴感,在電池能量密度、耐用性考量只能得到這樣的結果,不過未來若更具效率的新一代藍牙編碼 LC3 推出,或許有機會借助韌體更新方式支援新編碼並稍微延長續航力也不一定。

▲在使用新一代的技術與融合新概念, LinkBuds 將 Xperia Ear Duo 的概念昇華到全新階段

總結來說, LinkBuds 並非單純只是把 WF-1000XM4 轉化為開放式聆聽的產品,兩項產品的特性天差地遠,甚至與目前市面上的半開放設計真無線耳機也截然不同, LinkBuds 可將耳機的聲音與外界聲自然融合,猶如耳機中的聲音原本就是環境聲的一部分,筆者認為相當適合做為需要同時保有與外界維持聯繫的使用方式,並且藉由優質的收音表現更能提供高品質的語音會議使用。

▲保持與真實世界的接軌是 LinkBuds 的魅力所在

筆者認為,像是需要使用耳機但又需保有與環境的連結的情境就是 LinkBuds 的擅場;像是需同時進行線上會議並與身邊他人溝通,或是汽機車駕駛用以接聽電話、聆聽導航,餐廳服務人員或是空服員的溝通耳機等等,這些情境都相當適合使用 LinkBuds ,反之若需要隔絕外界聲音並沉浸在個人的世界, WF-1000XM4 會是個合適的選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